在物聯網、3G、三網融合的助推下,RFID(無線射頻傳感識別技術)將迎來一個全新時代,而軟件業也有望再上層樓。
RFID需求巨大,助推軟件業
以條碼技術、RFID為代表的自動識別技術,是一門綜合的技術,它涉及到微電子技術、計算機軟件、通訊技術、材料科學、微波技術以及現代管理科學等許多領域,應用空間廣闊,特別是在國民經濟結構調整、全社會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經濟運行效益和物聯網概念助推之下,RFID等自動識別技術將會逐漸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,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。
實際應用:RFID超高頻試卷管理展示
據IDC預計,2015-2017年國內RFID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平均增長率高達86.4%。其中2015-2020年是RFID產業飛速發展的時期,北京奧運會、上海世博會、廣州亞運會都是RFID產品廣泛應用的契機,而到了2020年我國RFID總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。目前業界將RFID及相關產業鏈分為:芯片制造業、整機制造業、軟件服務業、網絡與通訊等幾個產業環節。
專家稱,未來RFID數據處理能力將越來越強,對軟件的需求越來越大。對于使用RFID技術的企業來說,如何有效處理應用RFID技術帶來的海量數據來降低成本、提高管理效率將是未來非常迫切的問題。因此企業需要一個強大軟件數據管理平臺,它包括后端數據庫、應用程序以及正確的分析能力來處理由RFID系統生成的巨量數據。否則,企業可能會被大量的數據淹沒而享受不到RFID技術帶來的益處。
目前軟件在RFID應用中比較簡單,平均費用不超過整體RFID項目的13%。未來幾年,隨著大規模物流應用的發展,海量RFID信息處理、傳輸和安全將對RFID的系統集成和應用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,軟件將是RFID項目支出中相當重要的部分,在不少應用鏈中,甚至會超過硬件的費用,也給軟件市場帶來新藍海。
各方加入戰局
由于軟件/中間件在RFID系統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,目前國內外廠商在這方面投入了越來越多的技術研究,以滿足未來這方面的巨大需求,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,包括中科院自動化所推出了RFID公共服務體系基礎架構軟件和血液、食品、藥品可追溯管理中間件;上海交通大學開發了面向商業物流的數據管理與集成中間件平臺。盡管與國外同行仍存在差距,但國內廠商在軟件/中間件領域的積極嘗試和積累將有助于推動低成本RFID應用的廣泛發展。
如今在我國,RFID正成為物聯網的主動力,也將帶動軟件業、芯片、通信和網絡等領域的發展,正在由“概念”緊鑼密鼓地向“產業”轉化,并引起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。
設備介紹:
RFID安卓UHF超高頻八核工業手持數據終端機MT8,基于8核高性能處理器打造,結合安卓Android(不定期升級)系統, 選配條碼(一維或二維),RFID高頻(NFC),超高頻(860MHz-960MHz高性能基于IMPINJ R2000芯片深度開發)模塊,結合5.2英寸高清IPS電容觸控屏,1920*1080分辨率,標配藍牙5.0,WIFI 2.4G/5G雙頻,4G,GPS。可廣泛應用于智能工具管理、設備巡檢、固定資產管理、圖書檔案盤點、防偽溯源、服裝盤點、工業洗滌等多種移動作業場合無線射頻識別(RFID)系統。
RFID國標軍標多用途手持機MT3,采用八核高性能處理器,結合安卓Android(不定期升級)操作系統,配合條碼(一維或二維),RFID高頻(13.56MHz),ISO15693讀卡距離可達30cm,超高頻(860MHz-960MHz高性能基于IMPINJ R2000芯片深度開發)模塊,標準識別距離可達20米,可支持國標GB29768協議,軍標GJB7377.1A-2011/2018協議,支持無源測溫,冷鏈測溫,WIFI 2.4G/5G雙頻,4G全網通,GPS。可廣泛應用于機要檔案管理、設備巡檢、固定資產管理、醫療護理、防偽溯源、產品質檢、倉儲管理、移動作業等多種無線射頻識別(RFID)系統。
RFID超高頻遠距離四通道讀寫器UR6258是基于IMPINJ R2000芯片深度開發的一款高性能的UHF超高頻電子標簽讀寫器,廣泛應用于倉儲進出、智能書柜、稱重管理、物流分揀、車輛識別系統、固定資產管理、防偽系統及生產過程控制等多種無線射頻識別(RFID)系統。
RFID超高頻遠距離圓極化天線UA2626是一款高性能的UHF超高頻天線。可廣泛應用于倉儲進出庫管理、RFID工具管理、物流分揀、智能書架、智能文件柜、漂流書柜、智能檔案柜、證照管理車輛管理、車輛識別系統、圖書管理、共享書柜、、固定資產管理、防偽系統及生產過程控制等多種無線射頻識別(RFID)系統。
RFID的挑戰
勿庸諱言的是,我國與發達國家在RFID產業的部分環節、應用領域、關鍵技術、產品標準等還存在著不少差異與差距,做大做強RFID產業、推動物聯網相關產業的發展,挑戰仍不少。
一是標準問題。未來需要逐步統一RFID標準,特別是在國內標準和全球標準的對接上,應逐步納入國際標準體系,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全球互聯互通的物聯網。
二是關鍵技術的突破。RFID各個環節上關鍵技術的掌握是非常有必要。我國在RFID標準建設與軟件業的核心技術研發方面應繼續加強,利用中科院、軟件龍頭廠商、一些城市傳感中心在一些關鍵技術上的優勢,通過關鍵技術的突破,做大做強企業,并帶動物聯網領域的各個行業企業的共同發展。
三是國內整個產業鏈還不能充分有效支撐以RFID、傳感器、條形碼為代表的物聯網應用。我們還缺乏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帶動物聯網的大發展,因此急需培養這方面的企業,也需要進一步做強嵌入式、智能化軟件。未來國內一定要有一批掌握自主的軟硬件核心技術及標準的大企業,才能與國際廠商分庭抗禮。
請繼續瀏覽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,或點擊右邊下載: RFID讀寫器和應用方案PDF電子版彩頁